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
0
0

專文

台北人的後花園:文山區四條絕美療癒步道,從景美溪畔到木柵群山

台北人的後花園:文山區四條絕美療癒步道,從景美溪畔到木柵群山

想遠離都市喧囂卻不想長途跋涉?位於台北市南端的文山區,擁有四條各具特色的療癒步道,成為忙碌生活中的完美綠洲。從海拔142.6公尺的仙跡岩俯瞰台北盆地,到景美溪自行車道的河岸微風,再到小坑溪文學步道的涓涓流水,最後登上貓空茶香環狀步道感受茶園風情,每條路線都能帶給你不同的感官享受。

喫茶枝音:滿滿日式昭和風情,開在寶橋下的咖啡秘境

喫茶枝音:滿滿日式昭和風情,開在寶橋下的咖啡秘境

串連文山區與新店區的寶橋路鎮日車流不息,橋下一隅的「喫茶枝音」巧妙避開這份匆忙,等待想為生活保留片刻寧靜的知音人推門而入。在清一色住宅大樓鐵門組成的巷道中,一道大膽卻內斂的紫紅與銘黃對比色牆面吸引了過路人目光,細看門旁菜單竟是日式昭和風情的喫茶店,一股尋得隱藏寶物的驚喜感油然而生。

震後重生:專訪「跳浪藝術節」如何透過創作為花蓮療傷?

震後重生:專訪「跳浪藝術節」如何透過創作為花蓮療傷?

2024年4月花蓮強震的半年後,第三屆 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以「星球爆裂觀測站」為主題,關注地震及震後的花蓮。阿美族身分的總策展人Nakaw Putun分享,「PALAFANG」為阿美族語做客、拜訪之意,「跳浪」既是地名,也是東海岸原住民早期往返花蓮在礁岩之間,跳躍通過浪花的生活方式;兩者還有一個共同的意涵──回家。對Nakaw Putun而言,回到花蓮創立原住民藝術平台「Wata」,為自己的家鄉與部落策展,也是一段回家的旅程。


TOP